本文目录一览:
俄罗斯部分机构和企业电脑遭勒索病毒攻击是真的吗?
俄罗斯石油公司当天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布声明说,该公司的服务器遭到病毒攻击,导致公司官网一度不能访问。此外,公司还不得不启用备用生产管理系统。
另据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央行当天发布警告说,未知的勒索病毒正在对俄金融机构的信贷系统发起攻击,一些银行的服务器已被侵入。
报道说,勒索病毒会锁住被感染的电脑,要求受害者支付价值数百美元的比特币才能解锁。俄罗斯卡巴斯基实验室认为,此次的勒索病毒有别于目前已知的“WannaCry”等勒索病毒,是一种未知的新病毒。
同一天,乌克兰部分政府机构及多家重要企业的电脑遭遇大范围黑客攻击,多地出现互联网中断和电脑故障。乌国家安全部门和警方已采取措施并展开调查。
日本逾600个组织遭网络攻击,被攻击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今日网络报道,日本有将近600多个组织遭受了网络攻击并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被攻击的原因是由于他们使用的网络设备存在远程办公和远程操作的安全漏洞,所以导致了网络黑客会使用这个漏洞攻击他们并获得成功。
据介绍这些组织使用的是由美国飞塔公司制造的一款网络设备,这款网络设备早在2019年就被曝出存在远程办公和远程操作的安全漏洞,飞塔公司随后检测并发布了补丁软件来修复这一漏洞,日本国内大部分使用这款网络设备的组织并没有按照生产厂商的相关指引来对硬件进行修复升级,所以这就导致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一漏洞来攻击他们获利。
据日本国内的媒体报道,这600多家组织包含了著名的酒店、各类企业、医院和各个政府机构,而攻击者利用这一漏洞成功从上述组织获取了内部系统的登录ID和密码等登录验证信息,攻击者在得到这类信息后将继续使用登录信息来登录相关组织的网络内部系统,从而可以从内部系统中轻松的获取组织机密信息以及客户信息等重要数据,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将会导致这些组织的损失将会非常大,所以日本国内的网络安全企业已经向全国发起了呼吁,要求大家对自身使用的网络硬件进行检测,务必打上最新的补丁,以防止这类情况继续发展下去。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已经日益突出,这次事件也给我们敲了一次警钟,在当前的网络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关注自身使用的网络设备和软件的最新信息,及时为网络设备打上最新的补丁来降低自身受到网络攻击的几率。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被黑客侵入是不是真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计算机系统过去数月遭遇“黑客”攻击。这家机构多名高级管理人员说,攻击“复杂、严重”。他们拒绝公开黑客入侵更多细节,称这一国际金融机构当前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纽约时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日向执行董事会成员和员工通报黑客入侵事件,但没有公开发布。
这家机构多名高管说,黑客入侵发生在过去数月,“这是十分严重的入侵,”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高管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遭遇黑客攻击触动外界神经,缘于这家机构数据库内存储不少可能引发市场波动的信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名高管告诉《纽约时报》记者,令人担忧的是,这家机构数据库包含它与一些“求援国”领导人就金融援助方案私下谈判的内容。
累及世行
黑客入侵事件中,据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算机系统内一些电子邮件和其他文本丢失。这家机构的首席新闻官向员工群发电邮,要求提高警惕。“我们上周发现一些可疑的文本传输,”邮件写道,“随后调查显示,机构内一台台式电脑遭(黑客)攻击,用以侵入其他系统。”
“与其他大机构类似,世行愈发关注针对我们信息系统的潜在威胁,”米尔斯说,“我们正不断努力,加强防范。”
精确锁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言人11日证实着手调查黑客入侵事件,同时拒绝公开更多细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前)全面运行,”霍利说,“我证实,我们正在调查,但无法就事件规模发布更多信息。”
不清楚黑客攻击目标是否“精确锁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些计算机专家说,黑客有时会广泛散布恶意软件代码,静待一些大机构“上钩”;有时则运用面向特定组织或机构的“鱼叉式网络钓鱼”,试图不经授权接触机密数据。譬如,黑客可“诱骗”特定机构的员工点击恶意链接,进而侵入对方计算机系统。按专家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颇有可能是鱼叉式网络钓鱼手段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