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全球最为严重的黑客入侵事件有哪几起?
世界上自从电脑普及之后,就发生了很多黑客入侵的事件,下面介绍几种危害比较大,范围传播比较广的病毒。
一、“梅利莎病毒”事件
1998年,大卫L史密斯运用Word软件里的宏运算编写了一个电脑病毒,这种病毒是通过微软的Outlook传播的。史密斯把它命名为梅丽莎,一位舞女的名字。一旦收件人打开邮件,病毒就会自动向50位好友复制发送同样的邮件。史密斯把它放在网络上之后,这种病毒开始迅速传播。直到1999年3月,梅利莎登上了全球报纸的头版。据当时统计梅利莎感染了全球15%~20%的商用PC。还迫使Outlook终止了服务,直到病毒被消灭。而史密斯也被判20个月的监禁,同时被处5000美元罚款。这也是第一个引起全球社会关注的电脑病毒。
二、“冲击波病毒”事件
冲击波病毒是利用在2003年7月21日公布的RPC漏洞进行传播的,该病毒于当年8月爆发。它会使系统操作异常、不停重启、甚至导致系统崩溃。另外该病毒还有很强的自我防卫能力,它还会对微软的一个升级网站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导致该网站堵塞,使用户无法通过该网站升级系统。使电脑丧失更新该漏洞补丁的能力。而这一病毒的制造者居然只是个18岁的少年,这个名叫杰弗里·李·帕森的少年最后被判处18个月徒刑。这个病毒的变种至今仍有存活,小心中招哦。
三、“爱虫病毒”事件
爱虫跟梅利莎类似也是通过Outlook电子邮件系统传播,不过邮件主题变为了“I LoveYou”,打开病毒附件后,就会自动传播。该病毒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袭击了全球无以数计的电脑,并且,它还是个很挑食的病毒,专喜欢那些具有高价值IT资源的电脑系统。“爱虫”病毒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传染速度最快而且传染面积最广的计算机病毒。
四、“震荡波病毒”事件
震荡波于2004年4月30日爆发,短短的时间内就给全球造成了数千万美元的损失,也让所有人记住了04年的4月。电脑一旦中招就会莫名其妙地死机或重新启动计算机;而在纯DOS环境下执行病毒文件,则会显示出谴责美国大兵的英文语句。
五、“MyDoom病毒”事件
MyDoom是一种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和网络Kazaa传播的病毒。在2004年1月28日爆发,在高峰时期,导致网络加载时间减慢50%以上。它会自动生成病毒文件,修改注册表,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播。芬兰的一家安全软件和服务公司甚至将其称为病毒历史上最厉害的电子邮件蠕虫。据估计,这个病毒的传播占爆发当日全球电子邮件通信量的20%至30%,全球有40万至50万台电脑受到了感染。
六、美国1.3亿张信用卡信息被盗事件
28岁的美国迈阿密人冈萨雷斯从2006年10月开始到2008年1月期间,利用黑客技术突破电脑防火墙,侵入5家大公司的电脑系统,盗取大约1.3亿张信用卡的账户信息。造成了美国迄今起诉的最大身份信息盗窃案,也直接导致支付服务巨头Heartland向Visa、万事达卡、美国运通以及其他信用卡公司支付超过1.1亿美元的相关赔款。2010年3月,冈萨雷斯被判两个并行的20年刑期,这是美国史上对计算机犯罪判罚刑期最长的一次。正因为这次事件冈萨雷斯被称为美国史上最大的黑客。
七、索尼影业遭袭事件
2014年11月24日,黑客组织“和平卫士”公布索尼影业员工电邮,涉及公司高管薪酬和索尼非发行电影拷贝等内容。据估计此次行动与即将上映的电影《采访》有关。虽然索尼影业最终决定取消影片的发行。但在此次袭击事件发生数月后,其影响依然在持续发酵,电脑故障频发,电邮持续被冻结等。因涉及到诸多影视界明星及各界名人,该公司联席董事长被迫引咎辞职。
八、“熊猫烧香病毒”事件
为什么把熊猫烧香病毒放在最后呢,因为对熊猫烧香病毒体会最深,相信在2006年-2007年初玩电脑的人都会记得一个名为“熊猫烧香”的病毒,2007年1月初开始肆虐网络,它主要通过下载的档案传染,受到感染的机器文件因为被误携带间接对其它 计算机程序、系统破坏严重。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该病毒不断入侵个人电脑,给上百万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不过,熊猫烧香作者只为炫技,并没有像比特病毒一样为了要钱。2007年9月24日,“熊猫烧香”案一审宣判,主犯李俊被判刑4年。
我的电脑老被黑客攻击,怎么办呀!!
电脑已经被黑客攻击了怎么办
尽管BO黑客软件的功能很强大,但从技术上来说,BO黑客的本领并不是想像中的那样可怕,它只是每次在 Windows启动时,悄悄地在你的电脑上启动一个服务端程序。 而其他人就可以通过你登录Internet时的IP地址, 用配套的客户端程序登录到你的电脑,从而实现远程操纵你电脑的目的。从原理上讲,它是一套简单的远程登录及控制软件工具,很多人都知道著名的PC Anywhere其实就属这类软件工具。BO黑客软件的关键在于隐藏了一个会在Windows启动时悄悄执行的服务端程序,可以说这是大多数在Internet上出现的黑客软件的共同之处。而清除这类黑客软件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自动执行的黑客程序从Windows的启动配置中删除掉。
下面介绍几种识别与清除BO的方法:
1、查看WINDLL.DLL文件
BO服务器安装后,将在Windows的SYSTEM子目录下生成WINDLL.DLL文件。
如果你的电脑C:\WINDOWS\SYSTEM 子目录下有WINDLL.DLL文件,说明你的电脑已经被安装过黑客软件。你可以直接删除WINDLL.DLL文件。
2、查看“.EXE"文件
检查你的C:\WINDOWS\SYSTEM 子目录下是否有一个标着“.EXE"(空格.EXE)且没有任何图标的小程序,或者连EXE都没有(如果不显示文件扩展名),只是一个空行。注意,因为它是隐含属性,你的资源管理器应该设置为“显示所有文件”上,否则你看不到它。它的文件长度为124,928个字节,由于Cult Dead Cow还在不断更新,或许文件长度还在不断变化。
如果发现“.EXE",说明系统已经被安装了BO服务器。由于这时“.EXE"程序在后台运行,所以不能在 Windows系统中直接删除它。清除的方法是,重新启动电脑系统,让它在DOS方式下运行。然后,进入SYSTEM 子目录,将BO服务器程序
(在DOS下显示为EXE~1)的属性改为非隐含,这样就可以删除它。操作如下:
C CD\WINDOWS\SYSTEM
C ATTRIB -H EXE~1
C DEL EXE~1
注意,如果BO服务器已经被boconfig.exe重新配置,那么安装后的BO服务器文件名很可能不再是“.EXE", 并且它的文件长度也可能不再是124,928个字节。
3、查看系统注册表
BO服务器程序能够在Windows启动时自动执行,靠的是在Windows系统中加入自启动程序,BO自启动程序并不是附加在传统的AUTOEXEC.BAT、CONFIG.SYS、WIN.INI和SYSTEM.INI
里,而是在Windows系统的注册表里。
--------------------------------------------------------------------
用Windows 95/98的REGEDIT.EXE程序,直接打开注册表,在纷繁枯燥的目录树中你要费上一些功夫,找到下面目录: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或者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
如果发现“.EXE"程序(如图2所示),说明系统已经被安装了BO服务器。这时,可以使用注册表编辑功能删除".EXE"
程序。
4、使用MSCONFIG工具
如果你的电脑系统安装了Windows 98,那么可以使用其配置工具MSCONFIG.EXE。与运行REGEDIT.EXE一样, 可以点击“开始”,选择“运行”并键入MSCONFIG,然后再选择“启动”,将会出现“启动”程序列表,如图3所示。
如果发现“.EXE"程序,说明系统已经被安装了BO服务器。这时,你只需点击左面的小方框,取消“√”打勾号, 就
可以使其不会自动启动,从而使这个黑客程序失效。
用MSCONFIG来清除隐藏在注册表中的自启动黑客程序,对于防范大多数Internet上的黑客程序确实是一个比较简便、高效的方法。
5、使用杀毒软件
目前有一些新版的杀毒软件,如瑞星9.0(4)版、KILL98 4.16版、KV300+(X++)版、VRV 23.b版等, 都能够正确清除BO黑客程序,包括Windows的SYSTEM子目录下BO的WINDLL.DLL和“.EXE"文件,以及Windows 95/98的注册表中的 BO注册
项。
6、使用黑客清除工具
现在已有专门的对付BO黑客的工具,如ANTIGEN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你可以在我的网页上( )下载ANTIGEN.EXE,该文件只有374KB。下载后,可以直接运行它,就可以看到ANTIGEN界面,如图4所示,通常按提示一直按Next按钮,即可清除隐藏在系统内部的BO黑客程序,并关闭BO黑客程序打开的“后门”完全恢复系统状态。
四、防范黑客软件的措施
与反病毒一样,防御黑客软件也是“预防胜于治疗”。要树立“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观念。
1、不运行来历不明的软件和盗版软件
从BO运行机制中可以知道,黑客的服务器程序必须被安装在目标系统,这就要求电脑用户必须有意或被骗安装之。而运行来历不明的软件和盗版软件,就有可能带来这个危险。
-------------------------------------------------------------------------------
不要轻易运行从Internet上下载的那些不知其里的软件,不要随便下载软件,尤其是不可靠的那些FTP站点, 非授权的软件分发点。另外,几乎现在任何程序都不敢相信了,因为它可以被十分容易地捆到任何一个可执行程序上,运行又无法发觉,那么如果你下载一个程序随便运行,可能那个程序(比如一个游戏软件、一个屏幕保护程序、甚至于一个新年贺卡程序)确实能够运行,但说不定那个特洛伊木马已经在你的电脑里落户,一旦你上网,你就成了任由别人宰割的羔羊。
同样地,对于来自电子邮件的附件,应先检查是否带有BO或其他病毒,不可轻易运行。
所以,我们提倡使用原版软件,尽可能少用游戏软件、公共软件,要尽可能从第一作者获得共享软件、自由软件、公共软件。
2、使用反黑客软件
要经常性地、尽可能使用多种最新的、能够查解黑客的杀毒软件来检查系统。应该使用经安全检测的反黑客软件来检查系统。必要时应在系统中安装具有实时检测、拦截、查解黑客攻击程序的工具。应该注意的是,与病毒不同,黑客攻击程序不具有病毒传染的机制,因此,传统的防病毒工具未必能够防御黑客程序。
3、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为了确保重要数据不被破坏,最好的办法是“备份、备份、再备份”。
应该定期备份电脑系统的重要数据,如硬盘分区表、WIN.INI和SYSTEM.INI,以及系统注册表等。 应该每天备份应用系统的重要文件。
经常检查你的系统注册表,发现可疑程序,应及时加以处理。
4、保持警惕性
要时刻保持警惕性,例如,不要把你的流览器的数据传输警告窗关闭。许多上网的用户都设置为“以后不要再问此类问题”,这样你就失去了警觉,久而久之便习以为常,越来越大胆地访问、下载和在WEB上回答问题。 如果可能,把你的流览器的“接受Cookie"关闭。不管是在IRC或是访问别人的网站,你都不能保证它给你的Cookie那几十个或几百个字节是
好心。笔者曾经在IRC遇见过美国黑客使用这样的招术。
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并且要为网络系统遭受入侵作出一些应变计划,如学习如何识别异常现象、如何追踪入侵者,训练经常使用电脑网络的人,要有正确的上网知识,另外留意与一些网络专家保持联系,及时从专业媒体获得安全信息。
5、使用防火墙
有条件的单位,应该使用防火墙。利用防火墙技术,通过仔细的配置,通常能够在内外网之间提供安全的网络保护,降低网络安全风险。
6、隔离内部网与Internet的联接
------------------------------------------------------------------------------------
为了确保重要信息不被窃取,最好的办法是重要信息应在非网络环境下工作。对于重要系统的内部网络应在物理上与Internet网隔离。
对局域网内所有电脑应定期进行检查,防止因为个别漏洞而造成对整个局域网被攻击。
对于与Internet相联的网络发布系统,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可喜的是,国内已有专门针对黑客入侵而设计的、有自主版权的网络安全产品,由福建海峡信息中心推出的“网威”黑客入侵防范软件就是一套高性能的安全产品。这套产品集网络安全测试、系统安全测试、Web安全测试、漏洞检测、漏洞修补和安全监控于一体。 它能分析指出网络信息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漏洞与隐患,提出专家建议,而且提供了实时监控手段和数百兆的针对UNIX系统的漏洞补丁(Patch), 帮助系统管理员跟踪记录黑客行踪,修补系统漏洞,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必须指出的是,防止外部黑客入侵仅仅是黑客防范的一个环节。据统计,目前发生的黑客攻击事件有60%以上来自内
部攻击和越权使用。所以,防内已成为当前黑客防范的重要环节。从BO黑客程序来看,它不仅仅针对Internet网络,在局
域网上同样能够施其攻击手段。令人担心的是,一些网络管理员还使用BO来加强网管能力,其负面影响不可轻视。
黑客总是攻击我,我该怎么办啊
黑客攻击你干嘛?当你肉鸡?还是你电脑上有重要文件?还是你得罪人家了?(这种可能性很低~~~)
黑客攻击,只要你关闭掉不需要的端口,给电脑打下补丁,基本上就可以防御病毒的入侵,也就是所谓的黑客入侵。
其实一般的电脑被入侵,大部分都是一些小黑客在网上“练手”,把你的电脑当成肉鸡来玩,360最近有更新这方面的补丁,只要你去修补下,然后就OK了,在360官网上就有的补的,我怀疑你的电脑就是被黑客当肉鸡了。
用下WIN优化大师来关闭端口,用360杀毒开启强力杀毒(就是360系统急救,在360安全卫士里面有,最新的木马程序,应该都可以专杀!)
然后你的电脑基本上是黑客很难入侵的了!
好啦,个人意见,望采纳!
我的电脑经常手黑客攻击怎么办呢
首先找到一个好的木马查杀器!推荐: 木马克星
然后从新启动计算机到安全模式下!(不要连接网络)
查杀完毕后从新正常启动计算机!然后在网络运行正常的状态下在次检查!如果没有发现木马就证明本次查杀成功!
如果还有什么事!或还没解决就找我!nclvt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