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看待如今的泛娱乐化?
一、什么是“娱乐”与“泛娱乐”
首先,我想先明确两个概念:
“娱乐”是指人民群众闲暇时的一种打发时间方式,是基本精神需求之一。比如工作忙了一天,约上三五知己喝两杯,回家聊聊天打打游戏,看看综艺。
“泛娱乐”是指的将那些原本并不是以娱乐大众为出发点的事物,改造成娱乐大众。比如前面说的,新闻、文章、教育。新闻是给大家传递信息,而不是讨好观众的;文章是表达观点,而不是哗众取巧的;教育是传递知识,而不应该是吸引注意的。
二、为什么从“娱乐”走向了“泛娱乐”
事实上,这是近代全世界的风潮,而引领这个风潮的正是很多国人都向往的先进国家——“美国”。
1966年,美国记者彼德·马丁与哈拉特·舒曼在《全球化陷阱》首次提出了“奶头乐”(tittytainment)概念,大意就是让人向婴儿含着奶头一样“乐不思蜀”;
1995年,美国召开全世界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的会议,正式提出并开始进行了奶头乐战略,大致内容是“随着生产力和人口的不断提升,只需20%人生产物质,即可满足所有人需求,80%人将被边缘化,他们不必也无法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因为这个原因,80%的财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精英们准备的方法是制造大量的“奶头”— —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智能化制造的开启(机械臂,工厂机器取代工人),全世界的娱乐化更加明显,原本很多的非娱乐行业都开始娱乐化以“取悦”观众,有些词很反应这种现象,如“吸睛”、“标题党”等等。
可以说,由于21世纪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导致社会环境又发生了变化:社会并不需要那么多人从事直接物质生产,更多的人只能转而从事娱乐生产(门槛相对较低),产出增多的同时,也必然需要引导大家需求增多,于是便“泛娱乐”了。
三、如何正确看待“泛娱乐”?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泛娱乐将会是必然的结果。生产力发展之后,社会关系一定是要与其相适应的,所以过于恐惧或者说排斥“泛娱乐”化,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而且从结果上也改变不了什么。例如:以前认为的玩游戏不好,看动画片不好等等,现在已经变成巨大的产业,很多人在享受,也有很多人在依靠它吃饭。
苹果手机进了一个可能被黑客攻击了的网站,还看了里面的视频,这会中木马吗?
有可能的,在以后的时间多注意手机短信验证码等等,不管别人通过什么发信息给你,你都不要点就行了,一般的都是一下钓鱼网站,引诱你输入你的密码,套取你的账号而已。
什么是抖音文化
什么是抖音文化?抖音文化(厦门)有限公司于2020年03月24日成立。法定代表人李飞,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文艺创作与表演;电影和影视节目制作;电影和影视节目发行;电影放映;录音制作;音像制品出版;电子出版物出版;互联网出版;其他出版业;演出经纪业务;经营性演出(含文化表演团体);互联网信息服务(不含药品信息服务和网吧);文化、艺术活动策划;其他未列明文化艺术业;其他未列明专业技术服务业(不含需经许可审批的事项);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动画、漫画设计、制作;其他未列明信息技术服务业(不含需经许可审批的项目);互联网接入及相关服务(不含网吧);其他互联网服务(不含需经许可审批的项目);广告的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旅客票务代理等。